新时代的“赶考”路上 我和祖国共奋进

“我和我的祖国”优秀征文选登之五

时间:2020-05-03 初任培训十一班 许奕文

我是一名享受祖国发展硕果的孩子,打小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生活的这个年代是最幸福的年代。小时候的我并不懂事,既没有经历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也没有亲眼见证祖国的历史变化,根本不能理解祖国给予我的是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和经历的丰富,我逐渐感受到祖国给与我的安全感、归属感,开始从心底为祖国感到自豪,同时也更加憧憬着能为我的祖国做点小事。
 
这还要从一部电影,一次支教和一份工作说起。
 
前段时间,我待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看了一部黎巴嫩的电影,叫做《何以为家》。影片的主角是一个12岁的孩子,他不是专业的演员,而是一个真实的、在战乱中生存下来的孩子。他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理由是他们生下了他,却没有给予他应有的生活,全片充满的唯一一个基调就是:我的命,烂透了!
 
看完这部片子我非常有感触,我想起了当年有一次参加战地记者夏令营活动,前往中东地区一个还算安全的小国家,令我没想到的是当我下飞机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安检,竟像询问恐怖分子那样对待我,我因觉得被不公正待遇而感到愤怒的时候,他们甚至劝我感到庆幸,因为隔壁的以色列,那个国家的飞机只要能顺利降落,就已经是万幸之至。
 
当年的我关注的更多的是那次让人心情不愉快的安检,但回顾往事,我开始反思我们这一代人,似乎从来不能想象战乱是一种什么感受,或者说我的祖国给予我的这种国家安全感,让我们幸福的、安稳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国家安全感是其他国家都给不了我的。这么看来,我们每个人和祖国的关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如此亲密,这种“母亲和孩子”的依赖是祖国给予我最初的保障,也是伴随我一生的保障。
 
无限信任并且为了报答这份国家安全感,在大学的时候,我不断寻思着像我这样的青年人能为国家做点什么。于是大二的那个夏天,我和另一个朋友,我们两人拿着一本地图便只身前往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路口镇路口中小学,进行了一次没有组织、没有安排,说走就走的12天支教之行,只是为了给贫困山区没有机会读书的孩子一些鼓励。
 
这一路我们体会到了艰辛,更体会到了温暖。从南昌一路搭车前往萍乡,搭了300公里,换了10辆车,期间受到了无数好心人的帮助。一位接孩子的母亲载着熟睡的我们多走了70公里路,只因她希望她的孩子也能对公益事业提供帮助,培养爱国之心;一位书店的老板无条件将200本漫画书赠与我们,只因感谢我们完成了他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孩子们虽然没有好的教育资源,但我给他们加油打气,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时候,他们眼神里充满了希望。最近我接到一个从萍乡打来的陌生电话,是我当时支教的100多名同学中的一个,她告诉我班里有几个同学都考上了大学,没有辜负我的期望。简单的一句话让我觉得我的那次支教非常值得,或者是我的一番话让他们有了读书的动力,又或许是我的行动让他们有了帮助他人的目标,但无论如何,我从心底觉得满足,我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虽然我身处上海,但在祖国的各地,都存在着和我一样充满希望的年轻人,也存在着受到祖国教育而携手并进的热心人。我也更加相信,像我这样的青年人,力量并不微薄,祖国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赋予了我们丰厚的资源,同时也寄于我们强烈的期望。
 
这段经历无时无刻激励着我,我也因此在毕业时候选择做一名大学生村官,这成为了我的工作,更是一份责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青年人绝对是主力军,很多新的想法因为年轻的想法孕育而出并且得到开展。能用我自己微薄的力量、创新的思维、热情的态度感染农村工作,成为了我不断奋进的目标和为祖国奉献力量的动力。
 
2019年,我从一名大学生村官转变成为一名新任公务员,想为祖国做点事的念头不断激励着我前进。虽然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转变、工作的转变甚至是生活的转变,但是我相信我的初心不会变,我和祖国共奋进的信念不会变。用我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正逐渐担起新中国未来70年发展的重任,我相信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祖国的培养,唯有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才能不断和我的祖国共奋进。
 

上海市干部培训中心 - 地址:梅园路77号6楼 -电话:51029669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110454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