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将干细胞形象地比喻为“生命起源的种子”。他解释道,如同种子能发育成参天大树,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为不同组织细胞,从而为器官修复提供可能。然而,干细胞的作用并非简单的“替换受损细胞”,其核心价值在于“旁分泌效应”——通过分泌多种组织因子,实现抗炎、调节免疫、促进血管生成和修复损伤器官的多重功效。
关于干细胞的来源与分类,刘中民介绍,胚胎干细胞因存在成瘤风险和伦理争议,无法直接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常用的干细胞主要来源于围产期组织、成体干细胞,以及通过iPSC技术诱导的多能干细胞。其中,脐带和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因免疫原性低、活力强、无伦理争议等优势,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重点。他特别强调,干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可概括为“种子-土壤-除草”三重效应:干细胞作为“种子”可分化补充新细胞;通过分泌因子改良机体“土壤”环境;同时清除体内“衰老细胞”这类“杂草”,从而实现器官修复与功能改善。这种机制解释了为何干细胞在抗衰老、疾病治疗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刘中民
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干细胞产业联盟理事长